这几年一直在外头打拼,家安在了这边,可户口那本儿,还一直撂在老家。平时,感觉也没啥大不了的,身份证一样用,工作生活好像也没耽误。但坎儿就坎儿在孩子身上了。

麻烦来了:孩子上学

一晃孩子就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,这下问题就凸显出来了。我们住的这地方,上学都讲究个“就近入学”,但前提大多是“人户一致”。我们这情况,人在这儿,户口本却在几百公里外,典型的“人户分离”。打听了一圈,心里有点发毛,说是我们这种情况,要么就把户口迁过来,要么就得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待,接受“统筹安排”。

开始折腾:跑手续问政策

迁户口?想了想,难度太大了。买房落户,房价高得够呛,积分落户,那条件苛刻得跟选宇航员似的,一时半会儿根本指望不上。那就只能走“统筹安排”这条路了。

第一步,先搞清楚具体要啥材料。我先是去了区教育局的网站查,又打了好几个咨询电话,还抽空亲自跑了一趟教育局。好家伙,那咨询窗口排队的人乌泱泱的。轮到我,工作人员倒是干脆,直接给了我一张材料清单,上面列得那叫一个详细:

孩子上学怎么办?户口和工作地不在一处家长必看!

  • 父母双方的居住证,还得是连续办理满一定期限的。
  • 父母双方在本区的劳动合同或者营业执照。
  • 父母双方在本区缴纳社保的证明,也得是连续的。
  • 全家户口本,证明亲子关系。
  • 房产证或者房屋租赁合同备案证明,证明在这儿有稳定住所。
  • 还有一项,说是要老家户籍地的乡镇政府开个“户籍地无监护条件证明”。

看着这一长串,头都大了。别的还好说,居住证、社保这些年一直没断,合同也在。就是那个老家的证明,还得麻烦家里人跑一趟。

第二步,就是挨个儿准备这些材料。

居住证得到期续签,这个去社区服务站办,还好不麻烦。劳动合同找公司人事盖章。社保证明得去社保局打印,现在方便多了,网上也能打,就是得盖个电子章,得确认学校认不认。租房合同备案,得房东配合,一起去街道的房屋租赁管理中心,交点税,办个备案登记。最折腾的就是那个老家的“无监护条件证明”,打电话给老家亲戚,解释了半天,人家才明白是然后又跑去乡政府,还好给办下来了,赶紧给我寄了过来。

第三步,提交审核。

材料备齐了,就到了指定的时间,去我们住的片区对应的街道办事处提交材料,进行资格初审。工作人员一个个对着清单核对,原件看了复印件收走,问了些基本情况。说是初审过了,还得等区教育局复审,才能确定能不能给安排学校。

结果与感受

提交上去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,那段时间心里挺没底的,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。差不多等了一个多月,终于收到了通知,说是通过审核了,给我们孩子统筹安排到了附近的一所小学。虽然不是家门口那所最好的,但也算是在本区上了学,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
整个过程跑下来,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:。不光是身体累,主要是心累。各种证明、盖章、排队、等待,真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。也深刻体会到,户口这东西,平时不起眼,关键时候是真能卡脖子。

我这经历分享出来,就是想给那些跟我情况差不多的朋友提个醒。如果孩子快要上学了,户口和常住地又不在一块儿,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当地的政策,需要啥材料,啥时候办,都得门儿清。材料能早准备就早准备,别等到手忙脚乱。这事儿拖不得,也马虎不得,毕竟关系到孩子上学的大事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