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说说我捣鼓那个“非住宅户口”的事儿。这事儿折腾了我小半年,算是有那么点心得,给大伙儿分享分享,省得走弯路。
起因是我手里头有个小房子,不是咱们平时住的那种小区房,性质上写的是“非住宅”,你懂的,就是那种小公寓或者办公改的。当时买就是图个便宜,也没想太多户口的事。后来不是孩子要上学嘛虽然知道这种房子难落户,但心里总有点念想,万一?就想着去试试。
摸索阶段,跑断腿
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。我先是跑去我们那片儿的派出所户籍科问。窗口的小年轻业务不熟,翻了半天本子,就说“非住宅不行,落不了户”。我说您再给看看,有没有别的什么政策?人家就有点不耐烦了,说规定就是规定。
我不死心。回来就在网上瞎搜,信息乱七八糟的,有的说可以,有的说不行。后来听一个朋友说,他好像听说过有挂靠集体户口的说法,让我再去问问街道或者社区。
关键一步是找对人。 我又跑去街道办事处,这回运气好点,碰上个管这块儿的老大姐,人挺实在。她听我说了情况,就说:“你这种非住宅,正规的居民户口肯定是落不下来的,但是有些地方,可能有变通的办法,比如挂靠在街道的公共集体户上。不过条件很严,而且不是所有地方都有。”
准备材料,来回折腾
听她这么一说,我心里又燃起希望了。老大姐给我开了个单子,让我回去准备材料。嚯,那叫一个多:
- 我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,这肯定少不了。
- 那个非住宅房子的产权证,也得原件复印件。
- 购房合同和发票,证明这房子是我的。
- 还得写个书面申请,说明为啥要落户,自己的基本情况什么的。
- 好像还要我提供个啥稳定就业证明,反正我当时是自己干点小买卖,就折腾着开了个证明。
-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,记不太清了,反正准备了一大堆。
准备这些东西就花了我小两周。特别是那个书面申请,改了好几稿,怕写得不对。然后就是一次次地往街道和派出所跑,送材料,等审核,中间还补了几次东西。每次去都得排队,有时候一等就是半天。
结果咋样?
材料总算是审核通过了。但是!重点来了,给办下来的,果然不是咱们心里想的那种独立的居民户口本,就是把我的名字登记在了街道的那个“公共集体户”下面。给了一张纸质的证明,算是有了个户口登记信息。
这种集体户口,怎么说,聊胜于无。办某些事儿,比如需要本地户籍证明的时候,它能顶点用。但跟正经的家庭户口比,限制还是不少的,比如孩子上学这个老大难问题,很多学校对集体户口的认可度就不一样,优先级靠后。而且以后要是想迁出来,估计也麻烦。
这事儿就是个“非典型”操作。如果你也买了非住宅,想解决户口问题,可以去你房子所在地的街道和派出所问问清楚,看看有没有类似的“公共集体户”可以挂靠。但别抱太大希望,也别嫌麻烦,因为这玩意儿确实不是正途,手续繁琐,限制也多。
这就是我折腾“非住宅户口”的全过程,希望能给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个醒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