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唠唠我自个儿嫁到外地,但户口一直没迁这事儿。这都结婚好几年了,回想起来,当初决定不迁户口,主要还是图省事,也觉得没啥必要,反正人过来了就行呗。
刚结婚那会儿,真没觉得有啥不方便的。领结婚证嘛就拿着各自的户口本、身份证去登记,很顺利,没因为我户口不在本地就卡着不给办。
日子一长,麻烦事儿就来了。头一个碰上的就是身份证到期。我这才反应过来,这玩意儿得到户籍地派出所才能办!那时候异地办理还没现在这么方便(就算方便,有些地方可能还是要求首次办理或者特殊情况回原籍),我老公这边派出所的人直接说办不了,得回我老家。没办法,只能请假,买车票,千里迢迢跑回去专门办个身份证,来回折腾好几天,费钱不说,主要是耽误工夫。
后来想办个护照出去玩玩,还有港澳通行证,得,又是一样,还得回老家出入境管理局办。反正是需要用到户口本或者需要在户籍地办理的业务,都得跑回去,挺烦人的。
孩子出生后的连锁反应
真正让我觉得“当初咋就没迁户口”这念头越来越强烈的,是孩子出生以后。
- 办出生证明和上户口:这个阶段还算顺利。生孩子医院开出生证明,没啥问题。给孩子上户口的时候,政策是允许随父或者随母。我们商量了下,孩子就跟着爸爸,户口落在了他这边,也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城市。这个没因为我户口不在本地受影响。
- 计划生育服务证(以前叫准生证):当时办这个证的时候,稍微打听了一下,好像也没强制要求我必须迁户口,提供了我老家的户口信息和婚姻状况证明之类的,就在我老公这边街道办了,具体细节记不太清了,反正当时没卡住。
- 重头戏——孩子上学:这绝对是最大的坎儿!也是我现在悔没迁户口的地方。眼看孩子到了上幼儿园、小学的年纪,我们开始研究这边的入学政策。好家伙,稍微好点儿的公立学校,都要求严格的“人户一致”,不仅要求孩子户口在学区内,还要求父母至少一方(很多是要求双方)的户口也得在学区内,而且房产证也得是父母的名字,年限还有要求。我这户口在外地,直接就少了个重要条件。
那段时间真是焦虑。要么就只能去那些入学门槛低、但教学质量可能一般的学校,要么就得花大价钱买个超级贵的学区房,还得是那种对父母户口要求不那么严的。我们是找了不少关系,加上我老公户口和房产都在这边,各种证明材料准备了一大堆,才勉强进了家附近一个还不错的学校。那过程,真是提心吊胆,跑断了腿,磨破了嘴皮子。
其他零碎影响:
- 医保社保:我最早医保社保是挂在老家那边的,后来为了方便,还是想办法转到老公这边公司给交了。如果一直在老家交,在这边看病报销可能就得按异地就医处理,手续和报销比例估计都不一样,得自己提前了解清楚。
- 老家福利:这个对我来说基本没有。我是城市户口,老家也没啥土地、分红之类的。如果是农村户口嫁出来不迁走,可能还会涉及到老家一些集体福利的分配问题,这个就更复杂了。
我自己的经历就是,户口不迁,平时过日子好像没啥感觉,毕竟现在很多东西都联网了。但是,一旦遇到需要户籍证明或者必须在户籍地办理的“硬核”业务,比如换身份证、办护照,特别是涉及到下一代教育这种大事的时候,这个“外地户口”就成了实实在在的障碍。付出的时间成本、精力成本,甚至金钱成本,可能比当初办个户口迁移要多得多。
要是能重来一次,我估计结婚那会儿就老老实实把户口迁过来了。现在孩子都上学了,再折腾户口感觉牵扯更多,也就懒得动了。给后面要嫁外地的姐妹们提个醒,这事儿真得提前想尤其是对孩子未来上学规划有想法的,户口问题还是挺关键的,别像我一样,后面遇到麻烦了才后悔。